周四晚上开了高中以来第一次现场家长会。大会后到班级教室开了小会,微信群里交流2个多月,终于第一次见到了语数英三科老师真容。
先说一下年级大会。4个实验班一起开的,听下来两个主题,第一个:高中生要有研究型课题,考虑到孩子时间紧,水平有限,家长要帮助孩子。请了区青少年活动中心和交大老师来讲重要性和怎么做,一再强调时间很紧,要早早开始选题。目前没有搞明白,这个选题孩子和家长自己找吗?找不到合适的怎么办?真愁人
第二个主题是心理健康方面,针对高中学习,孩子和家长应该如何做可以尽早适应。老师讲得挺好,家长要做聆听陪伴和支撑者,不要做老师。但如果孩子学习成绩一团糟,估计没有几个家长能保持平静心态,只做好旁边的聆听陪伴。孩子适应高中学习要解决两个重要问题:学习动力和学习方法。怎么激发学习动力是个难以把握的问题,远大目标有时显得空洞,考个好大学找个好工作是实在的目标,就是不够高远。
班级教室开小会,英语语文数学老师轮番上阵,实实在在讲每个科目的学习。听下来几个要点:时间紧,难度大,进度快。男生不要寄希望像初中那样,前面没有学好,初三翻盘,高中是不可能的! 大三科都使用新版部编教材,英语学一本教材,考两本教材,每天都有大量词汇背诵,没有时间反复炒冷饭,听力要课后自己练。语文一学期的背诵相当于以前三年的,量很大。经典阅读要加强,乡土中国肯定这学期要考到,红楼梦也是以后要考的点,怎么考不知道,寒假要看起来。数学错题整理很重要,做得认真的同学名字念了一大堆,也没有听到我家男生的名字。
开完会有几个家长留下来围着班主任也是数学老师交流。我也挤进去想了解一下娃的情况,抓住空隙问了一下,没有什么收获。感觉老师关注拔尖的和特别有问题的同学更多一点,中等偏下的孩子,老师关注度不高。我们初中四年,成绩不拔尖,也不调皮捣蛋,属于班里存在感较低的娃,看来高中延续这个状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