餐厅,客厅参观完毕,我以为可以自由活动了,没想又被带进影视厅,被迫看了一段古堡历史记录片。原来之前庄园还豢养过野生动物,狮子,斑马,老虎之类的,斑马居然还给一代代繁衍传宗接代了,至今山下农场里还散养着当年斑马的后代。
比较悲催的是,我在网上订得是当天最后一班游览 tour,搭着游览车上山之后,才被导游告之,当天五点半是最后一趟下山的车,所有的游客,无论你参加的是什么时间点的 tour,必须全部下山。
等这冗长的录像放完,已经五点整了,古堡外漂亮的花园只留给我们三十分钟游览拍照,一个末班车把个自由行生生地变成争分夺秒的跟团行。。。
这个是室内的罗马泳池,面积较小,看上去像是古老的罗马浴室,装饰细致入微,包括采用钴蓝色和金色smalti(玻璃瓷砖)。抬头可以看见细致的马赛克图案布满屋顶和穹顶,描绘出满天繁星的夜空。泳池四周树立着八个大理石雕像,均是由意大利雕塑家 Carlo Freter 雕塑的希腊和罗马诸神和英雄。
Casa del Monte and Casa del Mar
这座小楼是赫氏古堡的客房,也是加州最迷人客房。在主建筑建设期间,古堡的居民就住在这里。
这栋小楼在古堡建成后,先后接待了许多名人,其中包括 Clark Gable、Carole Lombard 等好莱坞明星。
结束参观,坐着游览车下山,这时我才明白过来为什么不让自己开车上山,一是山顶没有停车位,二是这山路实在是太险峻了,盘山车道几乎就檫着悬崖边上,还没有栏杆保护,我坐在车上都捏一把汗,更不用说亲自驾驶了。
夜宿 San Simeon,抵达旅馆的时候,正是太阳落山的时分,我让爸妈放下行李,收拾一下就去海边看日落。结果两位老人家磨磨蹭蹭了老半天,等出了门,太阳已经完全沉在了地平线下。
别超速就行,有停牌的地方必须得停,确定安全后再启动。转弯让直行,分干道让主干道,有行人一定得让。
美、加开车因为大家都守规矩,比国内容易开。
我反而在国内是不敢开车的,就是坐朋友开的车,看到他们这样的开法,都提心吊胆的。
还有一点,司机和乘客的安全带一定要记得系好,不然的话被警察逮住会被罚款的。
我回国坐朋友的车,都被他们说一看就知道是国外回来的,因为我上车第一件事就是习惯性的系安全带。
至此,San Simeon 也成为我们此行一号公路的终点。
一是因为时间有限,不允许我们继续南行,二是觉得洛杉矶的几个游玩景点不是很适合我们这样的中、老年团。再加之我以前去过洛杉矶,堵车之严重至今记忆犹新。大苏尔已经包揽了一号公路最美的风景了,再往南走,风景也是大同小异,所以即使不去洛杉矶也没觉得是件遗憾的事。
第二天清晨启程原路返回旧金山,又一次路过海象沙滩,转念一想,再拐进去看最后一眼吧,没想到这是此行最英明的一个决定。与前一天游客的熙熙攘攘对照,清晨的观景点冷冷清清,硕大的停车场空荡荡地,只有寥寥几个人。
我再一次把目光投向海滩,与前一天不同,这次我居然看到了成群的海象,没料到一夜之间,横躺的海象数量竟然有这么大的变化,难道白天它们都躲在海里,晚上回来睡觉?
看了一下公告板的介绍,原来现在还留在海滩上的全是公海象,也正是它们蜕皮的季节。母海象在这个季节迁徙到别的海域,要等到年底才回归,准备繁衍下一代。
我没有去优胜美地呀,因为加州那段时间连着几年干旱,影响到优胜美地的瀑布因为缺水,有些都断流了,我觉得去了没多大意思,所以才改道一号公路。
不过,我建议你要去,至少得住一天,否则太赶。
我去的那段时间,加州已经连着几年几乎没下雨,所住的旅馆,在洗手间都贴有节约用水的告示。
后来去旧金山亲戚家吃饭,和他们闲聊,得知这几年,加州限水严到不允许浇花浇草坪,只能保证家庭的生活用水。怪不得看到许多旧金山居民的前院草坪因干旱缺水而泛黄,还有不少干脆前院就种多肉植物,敢情是因为这植物需水量最小。
回去途中又一次经过大苏尔的 Pfeiffer Beach,这次因为是一大清早的缘故,游客还不多,顺利地开到公园入口处,付了十刀门票费,顺着小径驶向传说中的紫色海滩。
这段小径非常窄,两边都是密密的树林,只容一辆车通过,但是每隔十几米,就有一个向外扩展的让道点,刚好是一个车身的大小,分散在小径的两边。如果遇上对面有车来了,看哪辆车离让道点近,就把主路留给另一辆车先行通过,大家都很自觉,我们进去和出来都没遇到两辆车横在路上,谁也不肯让道的情况。
车行大概十分钟后,抵达停车场,恰好看到一头鹿在停车场转悠,我们刚下车,这头鹿受了惊,跳进树林子里,消失地无影无踪了。
说是紫色海滩,我也是为这个而来的,可怎么看这沙滩也不紫啊,沙子倒是挺细。我们逗留了不到一个小时,四处稍微转了一下就走了。
建议可以忽略这个景点,尤其对于国内来的游客,本来行程就紧,再加之还是收费的,更没必要拐进来看了,不是很值。
再逗留了一会,又多找到两、三只同样躺尸的海象,感慨这景点不过如此,海象也就这寥寥几只。
决定别在此地再多浪费时间,赶着前往古堡才是。
爸妈是夏天的时候来我这小住的,国内春节的时候,我这。。。你懂的。。。除了雪。。。就是雪。。。还零下二、三十度,没车根本出不了门。他们打死都不愿冬天到我这来的。
谢谢补充,我因为是临时改计划,攻略做得不怎么详细,基本就是看到哪的风景不错,就停下来看一眼,好多都是回来后,看着照片在网上查是什么景
离开紫色沙滩后,一路北上,直奔 Carmel-by-the-sea小镇。
感觉北美命名小镇都要加个景点后缀,加拿****瀑布边上有个小镇叫做 Niagara-on-the-Lake,一个是 by the sea,一个是 on the lake,还挺押韵相称。题外话,不知这里有多少人去过 Niagara-on-the-Lake 小镇,绝对可以和卡梅尔小镇媲美,我妈的看法是 on the lake 比 by the sea 更胜一筹。
卡梅尔小镇是1904年由一群艺术家、作家所创立,人口不到5000人,有无数的名人在此居住过,其中有演员、诗人,也有画家、作家, 我国著名的画家张大千先生就在此住过10年。
小镇的停车还是不难找的,街边都可以免费停两小时。
当然也有一些不限时间的免费停车处:
• Vista Lobos public parking lot at 3rd Avenue and Torres Street.
• Center-median curb spaces on Junipero Avenue between 5th and 3rd Avenues.
• All streets surrounding the central business district.
不差钱的,也可以选择付费停车:
• Sunset Center North Lot on 8th Avenue between Mission and San Carlos.
• Carmel Plaza Parking Garage on Mission Street just north of 7th Avenue.
加州真是多肉植物的天堂,可能因为气候合适,这里的多肉都能长成巨无霸,也能直接地栽,无需管理。
我看了真叫羡慕,加拿大的冬天,除了能地栽一些耐寒的长生草之外,其它多肉植物只能盆栽,夏天还能拿到院子里晒晒太阳,冬天只能放在室内,还得要控水防止徒长,操碎了心,还长得病怏怏的。
赶了半天路,饥肠辘辘,到了小镇,首要任务就是找吃的。
对于中国胃的我们,尤其是两位老人家,都希望能吃上一碗热腾腾的白米饭,好不容易找到一家日式的餐馆,有套餐供应,环境也很优雅。
入座后,一只小蜂鸟在我们不远处盘旋了好久,忙着采蜜。
说起蜂鸟,我家后院也有看见,倒不是我家后院的花草有多么吸引它,而是邻居每到夏天就会挂一个供蜂鸟饮食的蜜糖水罐子,所以我也就蹭到一点在自家院子见到蜂鸟的福利。
上菜后,我妈突然发现有一份套餐,我们点的是三文鱼,上的却是天妇罗,我劝她说算了,反正套餐价格都一样,天妇罗也可以,而且我们已经吃了一点,就将错就错吧。
但老人家不依不饶,一定要把服务员叫来评理,服务员态度极好,承认错误。十分钟后,她又给我们送上一份三文鱼套餐,并解释说,这是她私人掏钱买的,结账的时候不会被计入账单。
听到这个,我心里有点不太好受,因为北美餐厅的服务员底薪不高,基本都靠小费收入,在加州生活指数这么高的地方,很不容易。我教育了一番我妈,得饶人处且饶人,又不是什么大事,何必斤斤计较,她也有点后悔,最后结账时我给了超过标准,足够的小费,心里才安定下来。
服务员赔偿我们的三文鱼套餐,结果也没吃完,直接打包。
卡梅尔据说是一个没有噪音的城市;
一个少有水泥的城市;
一个精品店林立外观却看不出的城市;
一个所有餐厅都必须接受狗的城市;
一个房屋价值数百万美元以上的城市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