我个人觉得,骨龄判断在12-13岁左右的评估误差是比较容易出现的。不过14岁以后的骨龄评估都挺准的,即使按照图谱法,14岁以后的骨龄特征是非常明显的。
的确,越接近骨闭,误差越小。
每个孩子的突增期不一样,这个表是大数据样本平均后每年的身高,那样就只有细微的差别了。
每个孩子的突增期不一样,这个表是大数据样本平均后每年的身高,那样就只有细微的差别了。
我个人觉得,骨龄判断在12-13岁左右的评估误差是比较容易出现的。不过14岁以后的骨龄评估都挺准的,即使按照图谱法,14岁以后的骨龄特征是非常明显的。
瑞金儿内分泌专科门诊,周二周四上午都可以挂,其实只想开个查骨龄的单子,儿内科也可以开的。
拍了骨龄片,要找有经验的医生读片子,反正瑞金的门诊小医生不行的,只会对着书照本宣科,吓死人不要命那种。
睡觉很重要很重要啊,我回想起来,我家身高拖后腿没达到年增5厘米的二三年级就是睡眠不足,每天十点睡,六点半起床。如果让我再来一次,宁愿在班级里垫底也要保证每天十小时睡眠。
我针对仅就图谱法看骨龄,中华05曲线预判身高而言是误差极大的。别的诊断不议。
楼主没支持讳疾忌医哦,只单纯评价医生看骨龄预测的身高。
仅就图谱法+中华05曲线而言,就是不准的,这个没什么好掩饰的。有经验的医生直接看骨片预测生长空间,不会对着一本书翻半天,来照本宣科的。
瑞金儿内分泌专科门诊,周二周四上午都可以挂,其实只想开个查骨龄的单子,儿内科也可以开的。
拍了骨龄片,要找有经验的医生读片子,反正瑞金的门诊小医生不行的,只会对着书照本宣科,吓死人不要命那种。
谢谢回复了,网上挂号OK了~~
内分泌是玄学,身高更是七分天注定,三分靠打拼。
天注定的是家族遗传身高,这不仅仅是父母的遗传身高,父母双方家族的身高都应该考虑进去。
三分能打拼的无非是睡眠、运动、营养。
我观察下来,从小胃口好的孩子一般都能超遗传身高,睡眠和运动能保证的孩子一般都能达到遗传身高。
胃口一定要从小好才行,如果是那种本来胃口不好,青春期胃口暴增的要高度警惕快展型青春期。
接下来解释一下快展型青春期。
快展型青春期真是比性早熟、矮小症更可怕的存在。后者家长可以从小重视,快展型青春期孩子发育启动时间也正常,从小身高也正常,但就是青春期进展过快,人家青春期窜两三年快展一年结束,骨骺加速闭合,损失成年身高,让家长防不胜防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