毕业后来上海工作,十几年了,一直没买房。
一开始是觉得,我一妹纸,应该等找到老公了一起买房,两家合力买个宜居的房子。
那时候,房子在我脑子里就是房子,还没从资产以及资产保值增值的角度去考虑过。首先是自己和家人都没有意识到婚前也应该先买起来,毕竟不管是单身还是已婚,资产有了就是有了,没有就是没有。其次,经济情况也没到在上海想买房就买的程度,也不想买老破小。
不过再没有经济头脑的我,在上海工作生活久了,听身边同事、朋友聊聊房子,也会受点影响。身边也不时听说有单身妹纸,从首付几万开始买房,置换到后来的大房子,心里暗暗佩服。
从2015年起,我已经慢慢感觉到,我是不是应该买套房子,万一 一直找不到对象呢?岂不是到老也没房子了。。。
但是,限购政策几年一更新,越来越严格,我这种既没有户口又单身的人,感觉买房离自己还是很远,想着要么还是等找到对象再说吧。。。就继续没关注房子,也不关心相关政策,还是对楼市一无所知。
包括2016年那一波巅峰,也只是知道房价疯了,没有具体去关注或者研究为什么会这样,以后自己买房的话应该注意什么。
追求完美的我,在2019年终于恋爱了,男友刚来上海工作没太久。我俩都属于追求完美的大龄单身,找到对象不容易,还不知道彼此是不是自己的最终归宿。所以,虽然我时不时和他聊聊房子的事,但我俩也没认真去关注房子。他呢,来上海属于换了城市,工作刚进入状态,现在恋爱,已经是对生活的一个改变了,还没进入买房子的状态。
2020年春节期间我俩见了彼此家长,算是八九不离十的定了。节后回到上海就想着应该看看房子了,但房市因为疫情是冻着的。
2020年3月初,我们决定开始买房,但其实我俩都没方向,既不知道我们的预算可以买哪,也不知道买哪里划算。之前听同事讲过,如果很快要孩子的话,可以把学区一并考虑进去,就不用过两年再换了。想想我们这大龄的状态,学区确实应该考虑。
3月中旬,我俩商量着列了一些基本需求,网上查各种资料扫盲买房要注意什么,税费、户型、注意事项。那时候还不知道上海房市即将迎来变化。
这期间偶尔听同事讲到民办摇号,3月11日,上海市教委发布《2020年本市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招生入学工作的实施意见》。主要有两点变化:
1、 幼升小继续公民同招,意味着公办民办只能二选一。
2、 民办学校超额录取,实施全面摇号,取消面谈。
这个消息听了之后,迟钝的我也没有意识到这个对学区房的影响有后来那么大。
3月30日,听同事说要赶紧买房,国内国际大放水,房价肯定得涨。但其实我俩并不太懂这些对房子的影响,懵懵懂懂的好像有点紧张,但又没有真的着急。
4月初:我俩开始认真研究上海的学区房,网上找了很多资料,慢慢的越来越有概念。
4月中旬,男友约了中介看春申板块,闵行区实验小学四个校区的房子大多都看了,莘松校区、春城校区(主校区)、景城校区、畹町校区,我们给中介报的预算大概是600-700万左右,推得小区和房子其实都不错,像春申景城湖滨晨韵,那时候650万可以买到106平左右,单价在6.2万--6.6万左右的房子还是很多的,小区、户型、楼层、装修等都还挺好,看的还算心动,但是我感觉离市区太远,就没有下手。男友觉得可以下手,我觉得太远,就没有听他的。
看房的时候,中介小伙说,因为民办摇号,很多房子房东都跳价了,涨了十几万的很多。我俩听听就过了,我以为那只是入学前的一波,并没有意识到接下来可能会带来一大波大涨。现在春申景城湖滨晨韵挂牌最低单价是10万+。
现在想想,我俩对市场、对影响房价的因素的敏感性真是太逊了。。。
这次看房离市区太远,让我感觉我们的预算在市区可能很难买到想要的房子,我就摇摆着想,要不要买个非学区+小户型学区,后来查了查,发现这个预算也不行。。。
看房的期间,我俩还忙着工作、领证、拍婚纱照、落户等一些事,所以也没有全力以赴紧锣密鼓的去看房。
本来我还想谈个长一点的恋爱,但是为了尽快可以买房,也为了落户(婚后我可以跟老公一起落户),我们在4月底领证了。虽然户口还没办下来,但是我在上海工作这么多年,一旦结婚了就可以买房了,这就意味着我们把买房正式提上日程,因为有资格买房了。
5、6月忙着选择和准备婚纱照。6月底,看到很多房产相关的公众号开始吹风上海房价要涨了。
7月初,老公看了徐汇长桥板块光华园,80平左右的单价7.9万--8.3万左右,那时候有一套83平中楼层660万,卫生间太小;一套同楼层的85平709万左右,又觉得贵了点。当然,最重要的还是我感觉整个小区老破旧。这两套卖掉后,再也没有出过类似楼层和户型的。2021年1月10日,光华园上新一套76平920万,现在降了下,888万,房东特别敢挂,不知道最近的成交价如何。
当时看房我还是限制了自己,只知道盯着上小和徐教院附中的学位,看了几个小区都不理想,要么太破,要么太贵,也没下手。就想着要不再等等看,会不会有房源出来。
期间我们还看了对口求知小学、田林三中的金浦大楼等几个小区,记得当时金浦大楼130平730万左右,是我们当时看的空间最大的房子(我们一心想着买个85-90平左右的比较实惠,学区好一点更重要),但是当时觉得大楼有点破旧,面积也有点大的浪费,学校也没有上小和徐教院学位好,就没有下手。后来也没再出过房子。凯翔小区也看过,感觉真破。
自从拍完婚纱照后,就开始忙婚礼的事,国庆期间办了婚礼。10月份看到媒体在说,上海最佳购房时机已过,赶快上车。
10月底开始,市场上基本就是抢房状态了。。。
11月初,老公看过上海阳城,对口九年一贯制的复旦大学附属闵行实验学校,看的时候房价已经涨上去了。后来想起来,当时刚公布学区的那晚,大概是在2020年3月份,中介给我们推荐金辉海上铭著,我们没查具体位置,一听外环,就觉得好远,也没想到看看这个学区还对口哪些小区,所以不知道上海阳城的存在。。。要是那时候知道这个小区的存在,说不定也可能会买。。。因为靠地铁还是蛮近的~
此时市场,房东心态居高临下,房客小心翼翼慌里慌张,中介就怕房东跳价或者不收定~
12月份基本没啥房子了。。。有些是卖出去了,有些房东惜售为了21年开春涨价,有些房东惜售是因为自己也买不到房子~
12月底我们去看了华泾,因为那里有高安一小,发现那里的房价也上去了,规划、预期都已经体现在房价里了~这个片区未来应该还是有潜力的,但是现在那里真的是荒芜的很,交通不便,配套几乎谈不上,还有又脏又吵的龙吴路夹在中间。。。
老实说,上个月发现市场真的进入抢房状态的时候,我也有点慌,但是像我这种保守的人,又不敢慌乱上车。虽然中介每推荐一套都说快点定,不然一会就没了,然后就没了。。。
又慌又后悔又无奈了一个月后,当我看到几乎什么样的房子都能卖掉的时候,我突然又想开了,当然也可能是自我安慰,我有种感觉,“房住不炒”是大基调,这种情况下,上海再涨也不可能再像2016、2017那样吧,这半年这么猛,舆论已经很热了,我就不信还能再热一年,上海觉悟这么高的城市,顶多明年小阳春再热一下,那就要引来调控了,反正已经涨成这样了,慌乱上车,还不如理性点记着初心选房上车,至少户型楼层还能选选,现在这么多人在消化库存,其实也是在消化购买力,淡定一点,也未必一定是一路错下去了。
然后,昨晚就看到了调控,比我预想的早。
这波学区政策的变化 要等两年才能看出到底学校怎么样吧 现在为学区高价接盘真的不值得 所以我一开始看房的时候就没考虑学区 跟你看房的时间差不多 都是疫情刚过开始看
不过仔细看了下调控信息,既有点失望,也不是太意外。失望的是,没有限售,调控力度不大。不意外的是,现在大环境不好,不太可能真的太大力度调控的,除非热度再上一个大台阶才有可能引来大调控。
再说个题外话,我和我老公在一起,属于他听我的。但是我们俩这个相处模式在买房这件事上,让我们吃了大亏,因为这大半年看房过程中,如果我听我老公的话,他要买的不管哪一套,现在都涨了2、3百万了。。。
我老公倒不是有多么的能看透房市,而是他一直都是初心,买房就是为了住的,只要看中了房子本身,至于会不会买亏或买赚,他压根没想那么多。。。
很想知道,目前这个调控下,大家觉得明年上海房价走向如何
这波学区政策的变化 要等两年才能看出到底学校怎么样吧 现在为学区高价接盘真的不值得 所以我一开始看房的时候就没考虑学区 跟你看房的时间差不多 都是疫情刚过开始看
摇新房吧,不是要优先你们这样的无房户了吗
新房,zf帮你们限价了,摇号,帮你们优先了,还不买一手,那真是无语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