自从中考新政公布以来,民间各种解读观点都冒出来了,有人唱衰初中学区房的,也有人为学区房坚挺摇旗呐喊,但更多的是我们这种焦虑不安,不知从何下手的。
说下我们家情况,坐标闵行,孩子在上三年级,成绩还凑合,考虑置换一个初中学区。作为一名小学家长,还是特容易焦虑的那种,无奈之下花了几天阅读研究了各种文件以及大V解读,也跟一些家长朋友们深入聊了一下,结合自己的思考总结了一些大致的置换思路,想在此跟大家探讨下,看是否具备可操作性。
这里主要讨论的是初中的选择,幼升小的家长,建议还是读好一点的小学,无论公办还是民办,孩子读书的习惯先培养好,基础还是蛮重要的。
正文开始之前需要先明确一点,这次的中招政策主要针对的是市重点(市示范性高中),不是所有的高中,其实影响的就是全区前10%的孩子。所以家长需要根据自己孩子的实际情况和升学目标来进行规划。归类下来,中考升学目标大致有以下三个方向:
四校等委属市示范高中
四校分校、八大及其它区属市示范高中
区示范高中及其它普通高中
四校等委属市示范高中
政策:65%名额分配(根据区中考人数分配;80%分配到区,按1:2投档区内竞争;20%均衡随机分配到区内不选择生源的学校,按1:2投档校内竞争),35%自招。
举例:(以上海中学在闵行区的名额分配为例)
分析:目标的是四校(委属市重点)的家长(膜拜下,真心希望自己也是这一类),那基本上都是从幼儿园小学就开始鸡娃的那群家长了,孩子自己能力够硬,在哪都是凤头,所以在区选择上没什么太大的区别,当然区人数越多越好,这样名额也多;就像大家说的,四校是全市的四校,65%的名额分配额度中80%是分配到区的,每个区都有名额,这部分是区内按1:2竞争,所以最终进入四校的也是强中的尖子生,毕竟菜中的尖子生跟强中的尖子生的差距有目共睹;剩下的20%以均衡随机为原则抽签或摇号,这个就不太确定到时候具体怎么操作了,猜测可能是给那些区竞争中全军覆没的学校,可是也不够分,像上中在整个闵行区分配到校的名额也就5个左右,而闵行的不选择生源的初中学校大概有六十几所;除名额分配外剩下的35%全部用来自招,感觉这部分大多数是留给亲儿子初中的优等生了,所以民办有四大亲爸爸的主要是抢这部分名额了。综上,如果目标是四校,区的选择不是很重要(怎么选都难),但是学校选择还是很重要的,建议还是选择强中(无论民办还是公办),菜中进入四校的概率非常小,感觉约等于中彩票。
2. 四校分校、八大及其它区属市示范高中
政策:50%-65%名额分配(30%分配到区,其中本区占5%-10%,外区占90%-95%,都按照1:2投档区内竞争;另外的70%分配到该校所在区内的学校,保证每所不选择生源的学校至少有一个名额,按照1:2投档校内竞争)
举例:(闵行区共有八所学校属于这类,其中七宝的成绩有目共睹,故以此为例)
分析:这类学校的数量多,招生数量也多,受本次新政影响最大的,也是家长最关注的部分了。我们家的目标也是这一类,所以重点说说这部分吧:
相比与四校,八大和四校分校算是区内利好吧,毕竟名额分配的大部分都给到区内,裸考和自招按以往的经验应该也是区内占优。所以这部分的家长在做区选择和校选择的时候都需要慎重了,不同的选择可能会导致不同的效果;如果孩子还没有上小学,可能现在就要决定到底去哪个区,免得以后小升初换区麻烦;如果已经在读小学的话,择区需要注意以下几点:
(1)该区是否能够支持户籍对口,否则不具备换初中的条件;
(2)区属市示范高中数量、招生数量越高越好,越高也就意味着这个区可分配的名额到校数量越多;
(3)当然不同区的市示范高中的成绩还是有差别的,有些区的市重点还不如别的区的区重点,这个也得考虑。毕竟最终要比拼的是高考。
选择合适的区后,择校条件,因为名额分配到校都是靠校内竞争的,以下是我这边想到的一些择校条件:
(1)目前对入户年限没有明确要求,保证能够就读;
(2)学校师资队伍和教学质量过硬,保证良好的学习风气,不然自制力不强的孩子容易被带跑偏(P.S.一定要排除菜中,至少要能兜住裸考的下限);
(3)学校招生人数适中,既保证能分配到相对多的名额,也不会有太大的竞争压力;
(4)对口小学的质量不需要太好,或者对口学区的生源质量一般(P.S. 周围有动迁小区也未必不是坏事),这样能提高自家娃当分子的可能性;
(5)加分项:有一个实力足够强大的亲爹,虽然好高中自招名额减少,但有亲爹还是有优势的,至少能分到点。
综上,由于我们娃就在闵行区读书,闵行区的区属市重点的数量、质量和招生人数都不错,所以就不打算挪区了,下面就考虑按照上面的原则去看看初中学校咋选了,综合房价的性价比,初步考虑一些二梯队或者新建的准一、二梯队学校。欢迎有了解的朋友给我推荐符合以上条件的初中。
(3)区示范高中及其它普通高中
由于区重点不受此次新政影响,还是按照原来的招生政策来,就是看裸考了,个人感觉以后区重点的成绩会有所提升,所以如果以这条路兜底的话,就千万不要选择菜中了,还是建议选择好一点的初中,毕竟每年还是有近一半的孩子读不了高中的。
四校等委属市示范高中
政策:65%名额分配(根据区中考人数分配;80%分配到区,按1:2投档区内竞争;20%均衡随机分配到区内不选择生源的学校,按1:2投档校内竞争),35%自招。
举例:(以上海中学在闵行区的名额分配为例)
分析:目标的是四校(委属市重点)的家长(膜拜下,真心希望自己也是这一类),那基本上都是从幼儿园小学就开始鸡娃的那群家长了,孩子自己能力够硬,在哪都是凤头,所以在区选择上没什么太大的区别,当然区人数越多越好,这样名额也多;就像大家说的,四校是全市的四校,65%的名额分配额度中80%是分配到区的,每个区都有名额,这部分是区内按1:2竞争,所以最终进入四校的也是强中的尖子生,毕竟菜中的尖子生跟强中的尖子生的差距有目共睹;剩下的20%以均衡随机为原则抽签或摇号,这个就不太确定到时候具体怎么操作了,猜测可能是给那些区竞争中全军覆没的学校,可是也不够分,像上中在整个闵行区分配到校的名额也就5个左右,而闵行的不选择生源的初中学校大概有六十几所;除名额分配外剩下的35%全部用来自招,感觉这部分大多数是留给亲儿子初中的优等生了,所以民办有四大亲爸爸的主要是抢这部分名额了。综上,如果目标是四校,区的选择不是很重要(怎么选都难),但是学校选择还是很重要的,建议还是选择强中(无论民办还是公办),菜中进入四校的概率非常小,感觉约等于中彩票。
谢谢!
你说的没错,所有的市重点都受影响,跟“八大”一样。
话说“八大”本来也只是民间的说法,教委那边从来没有单列过。
谢谢纠正。
这里说的不严谨,我会修订一下。
官方针对自招的比例没有特别明确,只提了四校的自招比例可以高于区属市重点,然后不超过全市中考人数的6%,具体数字还要看自招名额分配的结果。
唯一可以确定的是四校裸考的难度必然是高到吓人,面向全市的话考入概率低到可以忽略不计。
这么说吧,这个是我们设定的最高目标,如果可以的话,在有限的预算内能通过择校能增加一点点竞争优势最好,当然最重要也还得看孩子自己。
后面有时间的话,我也会套用这些条件,试着分析几个初中学校,跟大家探讨探讨。
楼主,闵行区有八所可以分配名额的高中?哪八所啊?我以为只有七宝和闵中。